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从红色虎岗再出发(追寻百年红色足迹、重走中央红色交通线)

    信息发布者:龙岩小井岗美丽城下
    2022-05-08 10:40:38    来源:龙岩慢生活   转载

          雨后天晴,阳光明媚。我们跟随龙岩高新户外队伍,与永定AA户外相约一起,来到了美丽的虎岗,参加由城下村积庆堂组织的“追寻百年红色足迹,重走中央红色交通线”活动。微信图片_20220508103321.jpg

    大家兴致勃勃,前来接受革命的再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发扬苏区精神。有的队员还特意穿上了一身红军服,全副武装,雄纠纠气昂昂。


    图片


    虎岗的入口有一座永平桥,是单孔石廊桥。桥廊如一条长龙腾接两端。桥身似一道彩虹飞锁河面。两端桥顶分别题“进得来”、“留得住”,意味深长。永平桥是进出虎岗的正面关隘。两端危崖峭壁,绿树攀岩;沟底则河水悠悠,不息淌流。远远而观,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图片


    当年,为守卫虎岗,时任红军连长的张爱萍曾率部驻守于此,英勇作战,阻击敌人,故此桥又被称为“红军桥”。肖劲光将军在回忆中央苏区时,称赞崇山四合、坚如磐石的虎岗是“铜虎岗,铁虎岗,千军万马都难上!”

    图片


    过了此桥,便入了虎岗。平坦的道路把我们热情迎入。穿过攘攘集镇,拐向诗意山村,到达虎岗中心小学。推开车门,眼前一亮,爽风暖阳,一派清新景。

    图片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我们队伍漫长,高举红旗,一路歌声。碧空澄澈,天山分明。蓝空之下的虎岗,青山郁郁,田野葱葱。

    图片


    1929年,毛泽东几经虎岗,君临城下,居住在虎岗的晏田祠,指导革命。叶剑英同志忆起虎岗时感慨地说:“我到永定虎岗后,看到虎岗住上千户人家,目睹三四百人的赤卫队员,手持土制枪支,梭镖,大刀,精神饱满,步伐整齐地在进行军事训练……” 
    伍修权同志经红色交通线进入虎岗后,交通员指着山脚下的一个村镇对他说:那就是闽粤赣省委及军区领导所在地虎岗。“我站在山顶举目望去,只见苏区山林田野,沐浴在一片红色的落日余晖中,我深深地吸了几口苏区的空气,只觉它是多么清新,多么香甜……连日的紧张,劳累和饥渴一扫而光,我们欢乐而轻快地直奔虎岗而去。”
    虎岗,令许多革命领导人难以忘怀,印象深刻。

    图片


    据史载:明正统间(1436—1449),徙兴化巡检司于太平里虎冈,改称太平巡检司。后又迁往高陂。虎岗之险要,自古注目。

    图片


    林心尧,虎岗灌洋人,16岁毕业于高陂道山书院,后考入厦门集美师范学习,参加进步组织,参与创办进步刊物。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受命回到闽西发展组织,与阮山等人建立中共永定湖雷支部,又参与建立了中共上杭支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他在武平被捕,遭酷刑后被反动派用箩筐抬至刑场,英勇就义。
    林心尧烈士是虎岗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员,也是虎岗第一位革命烈士。其英雄正气,凛然天地,浩然长存!

    图片


    1930年12月,龙岩城陷落。作为中央革命根据地不可分割的闽西苏区,闽西苏维埃政府等四十余个党政军机关被廹迁驻虎岗。历史推动虎岗成为闽西临时首府,成了闽西的革命中心。
    红土骄子、无产阶级革命家莅临虎岗,继续领导革命,开展工作,在虎岗留下众多红色遗址,成为宝贵的财富。

    图片


    我们首先走到虎西晏田祠。这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宗祠。低矮的建筑飞檐翘角,古朴端庄。毛泽东、周恩来先后进入虎岗,就居住于此。宗祠外墙上还依稀可辨残留的红色标语。宗祠前的沃田中,植着葱翠的永定经济作物——烟草。在缕缕清风中,在池塘的水光辉映中,伟人挺拔的身姿若隐若现。

    图片


    “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在中共闽粤赣边特委旧址——杨公堂,为领导苏区军民粉碎敌人的“围剿”,中共闽粤赣边特委在此召开了特委常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听取特委书记邓发的政治报告,传达党中央文件,分析形势、确定方针政策和任务。会议结束不久,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等到达虎岗,闽粤赣边特委又召开了第二次特委常委扩大会。此次会议通常称为“虎岗会议”。

    图片


    站在中共闽西特委、闽西苏维埃政府旧址——虎西崇德楼前,我们难以想象这就是当时的闽西苏维埃政府的办公地。大批红土骄子聚集在这座老旧的土楼里,指挥革命,推波助澜。闽西革命风起云涌,激荡大地。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布谷声声,水笑山欢,闽西迎来革命的春天!

    图片


    “闽赣路千里,春花笑吐红。”我们又到了虎西小学。学校已放假,校园一片宁静。然而,滴滴的电报声,匆忙的脚步声,犹在回响。这里曾经是中央红色交通线闽西大站的旧址。为加强党中央与各苏区的联系,中央开辟建立了隐秘的地下交通线。最后,只有这条南方线(也叫华南线)得以存续,被誉为“摧不垮,打不烂的地下航线”。毛泽东形象喻之为“红色的血脉”!

    图片


    虎岗是当时唯一的内陆大站。通过这条红色交通线,无数革命者、经费与物资得以源源进入中央苏区,保障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也让党中央成功从上海转移到了苏区。从此成功走向延安,走向了新中国。
    虎岗,不但是一座交通大站,还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站点。

    图片


    越过碧绿的田畴,我们踏上了一段石阶古道。1929年6月,毛泽东指挥第一纵队从高陂进入虎岗,开往上杭。8月,毛泽东偕夫人贺子珍等在粟裕护卫下来到虎岗,随后再前往永定的金丰大山。10月,毛泽东接到中央发出的“九月来信”,再经虎岗转入上杭,重回红四军领导岗位。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伟人肩负使命,在城下村的这个山岭上,在这条不寻常的红色古道上穿梭往返,反复萦留,深深思索。虽是伟人一生中小小的波折,却是中国革命前进道路上伟大的转折!

    图片


    今天,我们循着伟人的足迹,紧紧追随着伟人的身影。遥想当年烽火岁月,战火纷飞,令我们愈加认识到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光滑紧实的石头上,还闪烁着伟人的诗篇。远芳侵古道,春风吹又生。茵茵芳草,萋萋含情。望着这个虎虎生威、一片葱茏的革命山乡,伟人诗兴喷溢,无比兴奋,胸中徒然跃出未来新中国的美好画面!

    图片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山风拂来,令人神清气爽,精神为之一振,不禁加快了前行的脚步……

    图片


    来到上杭溪口与虎岗的分水岭——分水凹,只见岭上一亭,亭柱上一联:分开上下各区域,水流东西别永杭。大家坐在亭中歇息。满眼鲜翠,满座春风。亭旁有棵粗壮繁茂的大杉树,已有三百多年,如一支巨笔,直插大地。亭外草地上,野菊花星星点点,如霞似锦,铺地绽放,芬芳动人。
    当年的贺子珍蹲下身,随手采了一把,捧到伟人胸前。伟人深吸一口,微微一笑:“战地黄花分外香呐!”对虎岗投以深情的一瞥,又上征程!

    图片


    我们回到城下村积庆堂。村里热气腾腾,村民正在忙着准备午餐——红军饭。
    积庆堂是一座典型的客家“五凤楼”。三堂两落,高低错落。修葺之后,村民把它布置一新,设成老红军赖富的事迹陈列馆,成了红色教育基地,教育子孙后代,传承红色基因。

    图片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遥望茫荡洋,翠色纷披,苍柏劲松。
    一代伟人以其雄才大略,开天辟地,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以红色虎岗为起点,点燃信仰之灯,从虎岗再出发。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吟诵着伟人的诗篇,我们满怀信心地走向光明的未来!

    图片





    活动花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赖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鸣谢:

    虎岗镇城下村积庆堂理事会

    龙岩高新户外

    永定AA户外


    (拍照/陈锦强、阿原、陈敏等)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